聚焦前沿,共促凝血发展——“血栓止血科学与标准化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于:2025-03-25

文章来源:[中文]九强生物




2025年3月23日,“创之声”第十届中国实验医学大会——“血栓止血科学与标准化论坛”在杭州大会展中心1号馆会议中心103会议室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紧扣“APS实验室诊断进展”和“抗凝药物监测的标准化”两大主题。会议特邀国内权威专家,通过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的双向对话,解读ISTH科学与标准化委员会(SSC)指南要义,剖析国内诊疗现状与技术创新难点,为推进我国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范式。



会议伊始,论坛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代表联合主办方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对与会专家、到场同仁和支持单位九强生物表示感谢。



APS实验室诊断进展



致辞过后,首先迎来“APS实验室诊断进展”主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戴菁教授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曲林琳教授担任学术报告环节的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石慧教授围绕2023年ACR/EULAR抗磷脂综合征(APS)指南进行了介绍,与前一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增加了特异性,提高了对于疾病的认知,对产科临床表现门槛显著提高,需根据临床进一步优化。同时,石慧教授指出微血管病变的机制探索与治疗靶点值得深入探索,并期待有更多新的检验方法的数据验证。尽管研究不断推进,APS的病理机制仍有诸多未解之谜。石慧教授**强调,跨学科协作(如风湿科、产科、检验科等)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蕊教授就抗磷脂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和解释更新,从历史回顾到**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全面的解析,包括LA检测的局限性、配对检测的必要性、抗凝治疗下LA检测路径、抗磷脂抗体谱的解析以及主要推荐意见等内容,乔蕊教授就上述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分析与见解。



北京协和医院胡朝军教授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就抗磷脂抗体(aPL)检测的常见临床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如不同方法学(如ELISA与化学发光法)结果差异显著,各实验室间结果存疑等,并就上述问题分享了SSC的研究成果。同时胡朝军教授也提到新的方法学检测的优异性,及给临床带来的实际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唐宁教授对狼疮抗凝物判断阈值进行介绍,他指出:建议针对特定检测设备/试剂组合,多中心合作建立LA判断阈值;建立女性特异性DRVVT判断阈值,或有助于发现更多APS高风险患者;LA筛查阴性、标准化比值阳性的结果应考虑为阳性;妊娠期、加入DOAC-stop制剂等情况,需考虑判断阈值的变化。



接下来,论坛进入圆桌讨论环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洋教授的主持下,石慧教授、乔蕊教授、胡朝军教授和唐宁教授,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抗凝药物监测的标准化



随后,论坛进入主题“抗凝药物监测的标准化”的内容,由北京协和医院吴卫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强教授担任学术报告环节的主持人。



北京协和医院寿玮龄老师围绕华法林治疗中PT/INR监测的标准化展开讲解,介绍了监测方法的优化:Owren方法可减少试剂敏感性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建立多级校准层次,强调新鲜血浆样本作为具有互换性的二级校准品;不确定度需整合各层级误差,并对比ISI模型与精度更优的Tomenson模型;WHO推荐通过平均人/兔源IRP的ISI减少偏差,为临床抗凝治疗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凌莉琴老师对INR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影响ISI和MNPT的关键因素做了细致的介绍,并以更换试剂批号为例,详细介绍了基础版、进阶版、升级版的修正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多点定标校准及临床样本验证,以提升不同仪器间INR结果的一致性。通过实验室INR标准化的实施,最终保证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INR结果一致性更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潞教授基于ISTH-SSC指南,系统讲解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的逆转策略。重点包括:依达赛珠单抗和Andexanet alfa。DOAC在机械瓣膜、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受限,临床应用需个体化评估出血与血栓风险,强化实验室检测及围术期管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静教授介绍了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检测的**进展,涵盖多种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抗Xa测定法、稀释凝血酶时间及新方法(改良的ROTEM、微流控芯片技术、POCT尿试纸等),并剖析了各方法的利弊。同时指出DOACs 检测需结合临床需求选择方法,未来方向重点聚焦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提升急诊和床旁检测效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俊堂教授担任第二场圆桌讨论的主持人,以上进行学术报告的四位嘉宾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同时,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磊教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线上参与了此环节。




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观众也积极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论坛还准备了专家亲笔签名的《抗凝治疗学》中文版译作相赠。





论坛在周洲教授精彩的总结发言中步入尾声。周洲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和积极交流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参与会议的观众同仁们表示感谢,也对血栓与止血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鼓励大家继续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同时,周洲教授还预告了今年即将举办的4场凝血规范化实验室建设培训班。


此次血栓止血科学与标准化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业内人士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血栓止血科学的发展和标准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凝血领域能不断突破,在医学发展史上书写更为灿烂的篇章。





END

文章来源:九强生物

责编:Echo

校对:Miss Jia、Pretty